《星球大战:前线》的一个游戏模式在未来版本中需要修改名称
《星球大战:前线》游戏模式名称修改要求
最基本的《星球大战》粉丝都能分辨出绝地武士被设计成“好人”,而西斯则被设计成“坏人”。原力的“光明”和“黑暗”两面也被用作象征,光明面的努力意味着善良,而黑暗面的努力意味着邪恶。这一观点在《星球大战》中得到了论证,并帮助粉丝根据角色在这种平衡中的位置来识别角色,但它未能适应更加细致的角色,特别是那些没有与原力产生共鸣的角色,即使在《星球大战前线》中也是如此。
《星球大战前线》是对《星球大战》史诗般的科幻幻想的庆祝,以多人射击游戏为包装,因此它从来没有打算打破模式或破坏粉丝们对游戏的沉浸感。前线不会成为该系列的机会去扩展,而是要准确地纪念之前的作品。而前线2的叙事通过引入一个新角色伊登·韦尔西奥,打破了这一点,但伊登·韦尔西奥只进一步加剧了这个系列所谓的“英雄”和“恶棍”的道德模糊。
相关文章:使《星球大战前线3》更好的特性
前线的“英雄对恶棍”标题缺乏道德模糊和细腻

《星球大战前线》的英雄对恶棍模式因某些角色存在错误、削弱或过强而产生争议,尤其是在最新的版本中。但除了游戏玩法的定位外,看看哪些角色被包括在双方之中也是很有趣的。在《星球大战》中,哪些角色被认为是“好人”或“坏人”之间的界线通常是明确的,但这种二元的区分并不能准确地代表其他许多角色。
例如,卢克·天行者在原始三部曲中确实是一个“英雄”类型,但卢克几乎杀死本·索洛的行为给他的角色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,直到他的最后露面。此外,凯洛·伦在《原力觉醒》和《最后的绝地武士》中无疑是一个反派,但在续集三部曲中,他的境遇和困难比他只是一个反派原型更加复杂。
把他描绘成一个反派并不能解释他的挣扎时刻,当然也不能解释他在《天行者崛起》结尾时放下愤怒并帮助雷·天行者的行为。然后还有一些没有原力倾向供粉丝们去评判的角色,兰多·卡尔里西安可能不像帕尔帕廷皇帝那样是一个刻板的反派,但根据他在《帝国反击战》中新获得的良心来称他为“英雄”似乎有些夸张,直到他在《绝地归来》中展现出真正的英勇行为。
公平地说,星球大战本身就是根据这些角色的表现来描绘他们的,早期作品中一些角色的单边性已经很明显。一些粉丝甚至可能并不介意这种区分,并认为英雄或恶棍的标签终究是值得的,即使每个人都存在灰色地带。尽管如此,《星球大战前线》仍然需要使角色变得不那么复杂,因为它只需要一种将它们引导到对立团队的方式,但即使在多人游戏中,伊登·韦尔西奥的角色发展也受到了削弱,因为她仍然留在恶棍一方。
如果《星球大战前线3》把它的英雄对恶棍游戏模式的标题改变一下,那将至少在游戏中更加细腻地描绘和同情角色,即使它们仍然需要遵守反抗军或帝国作为对立团队的要求。否则,这些经典角色的来回发展将无法真实地呈现,并将它们局限于《星球大战前线》中多人游戏的静态解释。
更多:《星球大战走私者》的前提证明了这个系列不仅限于绝地武士和西斯